科技与产业处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科技新闻

同志们:
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召开这次全国科技信息工作研讨会,非常及时。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紧密围绕大力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研究探索加快科技情报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推动我们的科技情报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科技情报系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科技情报工作与科技信息服务产业都得到快速发展。科技情报机构成为促进信息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做出了贡献,并走出了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但是,道路还很曲折,任务还很艰巨。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都已感觉到进入了攻坚阶段,既需要胆识和勇气,也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变挑战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开创科技情报工作的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当前科技工作主要进展

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对科技的投入持续增长,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从1997年的0.64%增加到2002年的1.23%,总规模已达到1287亿元,再次实现了历史的突破。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已经完成,社会公益类研究机构改革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科技经济相脱节的现象已初步扭转,国家科研资源的总体布局和运行机制更加合理。
今年10月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取得的又一个标志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对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的信心。总的来说,我国的科技事业正在健康、持续地发展,新的成就还将不断涌现。
但是,一些久已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仍在制约着我们科技事业前进的步伐。例如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工作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支撑力度不够,全社会科技力量的协调运作缺乏有效机制以及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都表明了我们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强调了科技工作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此,科技部正积极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自1999年中央公布第一批科研院所转制以来,先后有376个国家级技术开发类院所成功转制为企业,地方开发类科研机构转制也大部分完成,这都加速了我国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商品化过程。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公益性科研院所的改革,2001年国土资源部等四部委98个院所的转制将进行阶段性考核验收。第二批公益类院所的转制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公益类院所的改革是关系我们科技情报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公益类院所的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使我国重点公益性研究院所转为非营利机构,用非营利机制来运行和管理,实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第二,制订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是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科技部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一起制订面向2020年的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做好此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有以下几点:一是要紧扣国家全面奔小康的发展目标,力争科技发展的大跨越,初步实现向科技大国的战略性转变;二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重视人才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三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应“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的新特点,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四是要调整科技创新的模式,从注重单项创新、转变到更加强调集成创新;从原来注重模仿性创新到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五是要调整科技创新的政策对象,从注重科研院所,转变为调动和组织全社会的科技力量,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党中央对此次中长期科技规划非常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规划领导小组的组长,并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对规划工作的指导方针、主攻方向和目标以及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负责规划制定的日常组织工作。规划办公室在第一阶段已经遴选出了20个重大专题,动员了我国科技界、产业界和管理界一大批精英参与规划起草的研究工作,总人数(包括组长、副组长、骨干研究人员)达到2000多人,骨干研究人员1000多人,其中院士147人,教授、研究员近500人。目前,各专题已经基本完成了初期成果的研究,12月中旬各课题组的骨干成员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研讨,使各种思想充分交流和碰撞,最终形成我国新时期面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的科技发展行动纲领。
第三,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建设。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国家科技资源管理机制落后,造成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信息滞留、数据垄断、资源流失等现象,使宝贵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这是造成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推进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这项重要工作,科技部已集中3亿多资金支持一批对平台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项目,集成一些重要资源,完善科技资源布局。我们建设国家科技基础平台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国家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而整体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起点和基础。
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是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该平台建设是创新发展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的正确选择,将为科技情报机构带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希望科技情报系统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参与,为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做出贡献。

二、继续推动科技情报机构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日趋加快,科技情报机构正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科技进步挑战严峻的时代。首先,国外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竞争意识强,在全球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正在逐渐将关注的热点投向高速发展的中国,新的国际性竞争威胁正在逼近。国内信息咨询业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兴起,民营信息机构因采用灵活的机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由其带来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大。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知识化、个性化的趋势明显,情报工作的运行模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科技情报机构既面临技术更新的压力,也面临由此引发的管理运行体制变革。市场竞争的法则既公平又残酷。科技情报机构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只有在改革中进一步壮大,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还提出要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这是促进国家科学技术事业进步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决策。近几年来,国家科技部一直在积极推进科研院所体制的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1年第一批启动的四部门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分类改革工作已接近完成。大多数科研院所通过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明确了院所的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了学科结构,突出了科研工作的国家目标导向和强化了科研实力和优势;而且通过择优竞争,建立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增强了创新能力。这些院所还通过转变运行机制和制度创新,适当拉大了收入档次,骨干科研人员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机构活力得到增强。总之,通过改革促进了发展,单位和职工都分享到改革带来的好处,科研院所的面貌大为改观,科研人员的精神振奋昂扬。
虽然当前院所改革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加以妥善解决。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国家对社会公益类院所的科技投入也将逐渐加大。同时,随着国家有关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宏观政策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将在发展中不断得到解决。
科技情报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适应国内外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点,而且要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我相信,这也是大家的一种共识。
如何加快改革与发展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我想,大家一定要站得高、想得远、把握准,还要动得早、行得稳、后劲足。不仅要积极有效、稳步推进转制改革。而且要遵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在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出发挥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改革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切实保证转制后非营利性机构与转为企业的机构都得到更好更快发展。改革要探索创新,不仅是客观形势的需要,也是各地研究院所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科技情报机构的改革,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市级,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业性,都要注意把握全局和协调发展。要根据国家或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和业务发展方向,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全员聘用制、分配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建设,要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竞争与适当流动,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要坚持以科技情报研究与服务为主业,加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重点为各级科技管理等政府部门的决策做好支撑和咨询服务,同时还要努力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各类主体,如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型信息服务,为科技信息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服务。
转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大家必须从全局和长远角度思考,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机构调整、人员分流与机制转变、制度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短期调整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改革调整与保护职工利益的关系,以实现五个突破,即:在业务发展上要有大的突破,在机构重建上要有突破,在长远发展战略上要有突破,在实现双赢或多赢上要有新的突破,在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和提高福利待遇上要有新的突破。这样,转制改革就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在座的各位院所长,肩上的担子实在不轻。希望大家客观分析形势,准确把握方向,勇于创新,为国家或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三、努力促进科技信息行业全面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进步日趋加快,科技与经济日渐融合。科技信息服务成为促进科技发展与经济繁荣的强大活力之一。科技信息行业要紧跟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大力促进知识型科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加强信息知识资源的建设、整合、传播和应用,强化和丰富信息内容,推动机制创新与区域联合,坚持走公益服务与产业化协调并进的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要努力推进科技信息行业全面发展。一是要积极倡导并坚持创新、联合与协调发展。(1)创新是主调。要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简单的资源收藏向收藏、开发和研究转变;由雷同的发展模式向各具特色的发展转变;由各自为战向协作创新转变。(2)联合是方向。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的做法是成功典范。另一方面,要打破区域界限,实现跨地区协作联合。长江三角洲地区浙江、上海和江苏三地省市级科技情报机构,在科技部和当地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共同签署了“沪苏浙科技情报机构战略合作协议”。按照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三地信息资源和网络的优势,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为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支撑,从而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扩大到港澳)等沿海科技与经济领先地区,也可大胆进行类似尝试。特别要鼓励西北与东北地区有关省自治区的科技情报机构,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积极开展协作与联合,共同服务本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3)协调发展是大局。要强调公益服务与产业化协调并举,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并重,切实体现科技信息服务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提升科技信息服务水平。
二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信息行业的整体优势,打造品牌,服务科技与经济发展。近年来,省市科技情报机构在服务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与创业的实践中,积极发挥自身在本地区科技信息服务业的主导和核心作用,依靠本地区的各级科技部门,联合区内各级科技情报机构,凸现综合集成优势,以用户为中心,建立覆盖本地区的省市级科技创新信息服务体系,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好的科技信息服务。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大力强化面向政府的服务功能,开展战略管理研究、规划项目评估和科技投资咨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浙江省科技情报所创办的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运行一年来已在全国甚至在国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上网企业5万多家,上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3.6万多家,上网技术难题招标项目1.4万多项,完成签约项目3100项,合同金额超过27亿多元。广东省科技情报所建立的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网和甘肃省科技情报所构建的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信息化服务体系,也同样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山东烟台市科技情报所利用信息技术为“三农”服务,积极引导农民触网、上网,建设“农民上网致富工程”示范村。贵州省毕节地区科技情报所大力开展科技声像服务,也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福建南平虚拟性质的闽北科技研究院,通过探索建立一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工作机制,实现产学研有效合作,进一步推动本地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强了科技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今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挥长期从事中医药发展战略的优势,组织有关人员赴广东非典疫区调研,及时向国家政府部门提出一系列研究报告和建议,为我国政府做出运用中医药防治非典的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全国各地科技情报所的实践经验表明,惟有集成各种优势,构筑统一服务平台,打造服务品牌,塑造服务特色,科技信息行业才可以得到更快更大发展,才会更具活力、更加繁荣。
可以肯定,21世纪的科技信息服务业将更加繁荣。科技信息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多年来在引导和推动全国科技情报行业体制改革和业务发展、促进情报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充分发挥了“助手”和“纽带”的作用。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事会即将换届,有些新的领导同志将调整充实到学会中来,同时又有新的会员加入学会,壮大学会会员队伍,给学会增添新的活力,希望继续发挥中国科技情报学会自身的优势,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全国科技情报界包括高校情报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希望全国科技情报机构在做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工作的同时,加强国内联合与国际交流,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努力构建科技信息研究和服务体系新格局,开创科技情报事业新局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