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产业处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科技新闻

        3月26日上午,在湖北省科技厅主持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我校“多菌种耦合发酵规模生产技术在传统酱制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浓酱兼香型白云边酒发酵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酯化红曲的制备”等三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副校长董仕节、李冬生出席了鉴定会,科技与产业处、生物工程学院负责人及课题组相关老师、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了鉴定会。鉴定会上,董仕节副校长对鉴定委员会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专家们多提宝贵意见。课题组汇报了研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专家们审阅了相关鉴定材料,经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三项科技成果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多菌种耦合发酵规模生产技术在传统酱制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是我校湖北省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省科技项目,在副校长李冬生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三年的艰苦研究和共同努力,课题组研究了甜面酱和黄豆酱酿造微生物群落菌系及其发酵工艺,揭示了传统发酵酱制品酿造微生物特征,选育了优良的酿造微生物菌株,建立了多菌种耦合发酵技术,并首次确定了发酵甜面酱中典型的十种呈香物质。该项目采用独特的变温发酵工艺和盐浓度的调控技术,优化了多菌种耦合发酵的酿造工艺条件及参数,显著提升了传统酱制品酿造生产中的制曲、发酵、质量控制等工艺技术水平,为发酵酱制品产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该技术的开发应用可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粮食蔬菜产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创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浓酱兼香型白云边酒发酵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是我校和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自主开发完成的重大应用科技成果。该成果主要技术负责人为陈茂彬教授。该项目研究了白云边高温大曲的微生物菌系,明确了发酵微生物在酿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形成兼香型白云边酒独特风格特征的关系,筛选获得了产香性能良好的产香菌、耐高温淀粉酶产生菌和耐高温蛋白酶产生菌等高温嗜热优良功能菌株,探讨了产香菌的产香机理及其与浓酱兼香型白云边酒发酵过程香味物质产生的关系,开发了产香菌BG05等功能菌制成强化大曲,应用于浓酱兼香型固态法白酒发酵生产,对高温堆积过程中酒醅升温起到重要作用,提高出酒率4%,优质品率5%。该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将对其它兼香型白酒企业产生良好的龙头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对提高我省优质基酒的产量和质量、加快鄂酒板块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酯化红曲的制备”是我校和武汉佳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共同自主研发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该成果主要技术负责人为陈茂彬教授。该成果采用原生质紫外诱变技术,优选得到了优良红曲霉菌株,该菌株生长温度和pH值适应范围广,耐酒精能力高,对催化合成己酸乙酯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建立了酯化红曲的生产技术,开发得到了酯化红曲酶制剂;确定了利用酯化红曲将浓香型白酒酿造副产物黄水、酒尾、底锅水转化为生物酯化液的配方和技术条件。“酯化红曲的制备”技术应用于白酒生产中,可以降低白酒生产成本,提高白酒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再利用,符合“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我校是地方工科大学,我们的目的之一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我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这三项科技成果都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体现了我们科学研究的宗旨。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校将会更加充分利用已有科技资源,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为国家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